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派驻广角 >
驻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纪检监察组:充电桩背后的“公电私充”问题
日期:  2023-05-23  来源:  未知
       前不久,一位同事偶然提到路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连我们单位都与时俱进在地下车库装起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了。
       市纪委市监委派驻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纪检监察组副组长熊伟同志闻言,若有所思地摸了摸溜光的脑袋,嘀咕道:“我们地下车库的充电桩需要扫码付费才能使用,不知道试验区其他地方有没有装充电桩?”随即,他叮嘱我们在日常监督中可以留意下充电桩问题:“看下各单位特别是乡(街道)的充电桩是怎么收费的。”
       “听说新能源汽车充一次电也就花费三四十元钱,就算是在单位免费充电,这种小问题需要管吗?”有同事不是很理解。
       “一次三四十元,‘揩油’的人多了,次数多了,金额可不小呢。”有同事算起了账。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大家最终达成共识:小事不小视,公烛无私光。
       我和同事陈文明立即行动起来,一边了解试验区哪些单位装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一边借着开展“三务”公开督查和调研等机会,实地查看充电桩收费方式。很快,灵溪街道充电桩疏于管理,存在“公电私充”的情况被发现。
       经了解,灵溪街道安装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原本专用于巡逻电动汽车充电,电费由灵溪街道办事处统一缴纳。最初使用单位充电桩免费充电的干部职工仅是少数,但因单位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该情况,同事之间对此现象也是碍于情面、不愿管、不愿说,或者认为充不了“几个钱”没有当回事,致使后面“从众”人员逐渐增多,少数原本没有购买新能源汽车打算的干部职工看中了单位有免费充电桩,可以实现“上班充电、下班用车”的便利,也于近两年购买了新能源汽车。不到3年时间,灵溪街道办事处陆续有10名干部职工和聘用人员购买了电动汽车,且均有使用单位充电桩免费充电的情况。由此,一个少数人极个别的“公电私充”行为,在数年间发展成了集体占公家便宜的不良现象,既侵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也带坏了基层的风气。
       我组立即召开组务会对问题线索进行分析研判,认为“公电私充”衍生于“公油私加”,本质上还是“私车公养”,是一种新型的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但因金额小、易忽视,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未见相关案例通报,对该类问题的发现查处应该有较大的借鉴启示意义。于是,在对相关问题及时进行查处的同时,我们立即形成报告向市纪委第三监督检查室作了专门汇报,并在三室的指导下向市纪委提交了重要工作建议。
       转天,市纪委市监委就下发了一则要求排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通知。试验区党工委随即对全区新能源充电桩进行了摸排,要求全区上下立行立改,严格规范充电桩的管理使用,堵住“公电私充”漏洞。
       通过参与这次督查,我意识到,我们纪检监察干部也要持续学习、加强思考,留意并警惕由新能源汽车滋生出的类似于“公电私充”一类的“四风”新问题和新动向,避免认知有漏洞,监督有盲区,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派驻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纪检监察组 程丽霞)
    [ 责任编辑:上饶市纪委市监委 ]
    ☆ 相关文章
    Copy right 2020 by www.srlz.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上饶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上饶市监察委员会 主办  E-mail:sjw_xjs@srlz.gov.cn
    技术支持:上饶之窗  赣ICP备20001964号-1